2)第 130 章_被亲爹托付给少年仙君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侠先回客栈了。

  “先生与夫人实在慷慨大方,在下惶恐,不知今日所讲故事,您可还算满意?”

  苏苒之笑着说:“满意,很好。”

  秦无自从意识到苒苒看过的话本可能就是田先生写的之后,对他态度也愈发客气。

  田先生没有丝毫倨傲,就算坐在椅子上也依然不断哈腰。

  生活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。

  当年那写出‘河伯浑身染血,当空化形,引来雷电无数’的少年郎,如今头发稀疏,不说书时嗓音虚薄,一副精气不足的样子。

  苏苒之亲自给先生到了茶,说:“听闻楼中百姓所言,田先生之前讲的故事,都是自己梦中所闻?”

  田先生连忙摆手,他另一只手紧紧捏着袖口里那锭银子,道:“并非如此,在下只是少年时经常做梦……”

  田先生佝偻着身子讲出当年故事。

  他原名叫田殊,乃是十八年前的新科状元。

  而且还是大安国建国三百余年来,少有能连中三元的才子。

  田殊本是田舍郎,家底不甚丰厚。

  考取状元后入职翰林院,但在京都那个高/官遍地的地界,他这点成就着实说不上什么。

  偏偏父母兄弟都觉得他很厉害,家里说供出他一个读书人不容易,需要让他养家。

  盖房子要钱、弟弟成亲要钱,甚至连哥哥孩子想要读书,都得他出钱。

  翰林俸禄能有多少?

  田殊自己住着京都的贫民窟,大部分钱就让同乡带回去给爹娘。

  可他们还嫌弃钱少,他们觉得田殊在京都就是当大官、赚大钱的。

  因为家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要钱,田殊被迫无奈,偷偷干起了自己考中状元之前,为了赚钱买笔墨纸砚所做的事情――

  写檄文。

  檄文,在战乱年代乃是声讨反贼所用。

  其中包含太多个人情感,力求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激起百姓情绪,达到同仇敌忾的效果。

  田先生端着茶杯,指尖上全然都是滚烫的热度。

  他说:“我当初写过状告米价太高、皇商拿百姓血汗钱的檄文,最后因为得罪权贵,他们查到背后主笔人是我,就开始弹劾我……”

  他一个小翰林,斗不过那么多大人,很快就被罢官、逐出京城。

  因为他名声不好,哥哥家的孩子在私塾也会受到歧视。

  哥哥就想让爹娘把田殊除名,但爹娘那会儿已经开始后悔――

  他们压根没想到这样的后果,他们当真是觉得京都的官员都是赚大钱,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。

  哪想到把儿子给榨干了。

  最后,田殊的兄弟各自分家,要跟他这个‘罪人’划清界限。

  一年后,田殊父母故去,他离开家乡,用变卖老房子的钱买下一艘小船和一点点粮食,开始随江漂泊。

  他那会儿其实是存了死志,但心里还是有点活下去的念头。

  田殊就想着,随缘吧,能飘到哪儿是哪儿,能撑到什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